原文內容 |
★專訪:「海旅會」台北辦事處滿宏衛主任(新任)!★
(報導日期:2012-09-02;撰文:唐偉展/攝影師:王修文)
■TTN旅報;期數:741日期:02∼09 Sep.2012
推動兩岸旅遊交流需要兩個大輪子:
一是規模的持續擴大,一是產業外的合作交流。
「兩岸雙向交流規模」從2008年的470萬人次增加至2011年的705萬人次,年均增長14%;原預估今(101)年陸客來台(不含交流團)180萬人次,目前已經調整上看200萬人次。
甫於「7/1」上任『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第3任主任』的『滿宏衛』,已來台8次,對台灣並不陌生,派駐來台不過2個月,滿宏衛認為,台灣社會整體運作得很從容;他要感謝旅遊業界諸多朋友幫忙,他也會利用在台工作機會,多視角、長時間去體驗台灣文化。
團隊遊、環島遊仍是市場主力;
深度遊、自由行是後起之秀。
「8╱28」已經啟動「第2批增加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」之「濟南、西安、福州、深圳」4個城市。
針對「陸客自由行」,還有哪些要加強的部分?『滿宏衛』表示,<「自由行的產品」很適合「台灣市場」,不過讓『每個自由行的遊客』可以找到想看的、吃到想吃的,找到想去的地方,還有很多工作要做,「首先要解決的」就是「便利性的問題」>。
「自由行」與「團隊遊」<最大的區別>就在於「不像團隊遊那麼有計畫性,很多時候是隨機性的」;他非常認同前『台灣觀光協會榮譽會長嚴長壽』所言「旅遊的3階段」,首先是「團隊遊」,像行軍打仗式;其次是「深度遊」;最後是「自在遊」,也就是「無期無盼,沒有特別想看以及特別計畫待多久,停留時間多久並不固定」;<後兩個階段>是「自由行的特徵之一」,要<從『自由行旅客』需求的角度去看>。
『滿宏衛』認為,<如何瞄準「自由行市場」並不容易,一般都是從「團隊客市場」做起;尤其是『陸客』,很長一段時間都是「團體遊」;這是常態,因為「大陸市場」太大了,「大量客源」是「初次來台」,還有很多旅客初次出境就選擇台灣,如果來台只看幾個大景點,絕對不能滿足>。
「目前赴台旅遊狀況」是「團隊遊」、「環島遊市場」<持續發展>且<快速增加中>;從「市場份額」來看,「團隊遊」依然「占主導地位」,作為『旅遊目的地管理者』,還是要「兼顧這個市場」。
一業興百業旺,
兩個輪子一起啟動。
『滿宏衛』指出,<『海旅會會長邵琪偉』就強調,兩岸「不只在擴大人員往來規模」,還在於「兩岸旅遊產業深度合作」,也就是「推動旅遊產業與1.2.3產業的融合發展」>。
簡單的說,就是「把旅遊產業的產業鏈再拉長,讓更多民眾受益」,<不只是『旅遊業者』,還要能讓『農民、工人』等受益>,希望能「一業興百業旺」。
他舉例,「圓桌會議」後,『邵會長一行』曾「考察民宿」並住了1夜,通過「個人遊」、包括「小團隊的入住民宿」,讓『大陸遊客』有機會「跟台灣老百姓面對面接觸」,也「能知道台灣老百姓的生活」,<讓『民眾』透過「旅遊觀光」受益>。
『滿宏衛』形容,<推動觀光要兩個輪子;1個輪子是不斷地推動兩岸人員往來的規模以及人數;『邵會長』曾指出,2016年兩岸人員往來會達到1,300萬人次,2020年甚至會達到2,000萬人次>。
光實現這個目標還不夠,要在內涵上去考量,這就是另一個輪子要發揮的作用;要進行旅遊產業之外產業合作交流,讓旅遊服務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作用。
價格戰是階段性問題,
旅客要學會用腳投票。
對於<目前業者競爭的價格戰問題>,『滿宏衛』認為,<隨著『消費者』越來越理性化,價格戰一定會從「只看價格,到要求品質」;從「政府角度」,首先要「營造消費環境」,對『業者』監管,對『消費者』訊息透明>。
『滿宏衛』強調,<『業者』降低價格可以,但不能降低品質,「消費者要學會用腳投票」,畢竟低價不可能高質量;要讓『消費者』明白,什麼樣的價格就有什麼樣的品質>。
至於「新增加的52家組團社」後,也「不過達到216家」;『滿宏衛』認為,<大陸赴台遊從開放以來到現在4年,還是屬於起步階段;我們考慮的是台灣接待能力,提升基礎設施還需要一些時間,「目前所增加的組團社數」來應該是合適的,但不斷擴大是方向>。
我們希望「陸客來台能不斷增加」,但「不用每年都增加這麼快」;希望是平緩穩定的增加,這樣對市場才是健康的;如果每年都是30%∼50%的增加,在各方面保障上就會出現問題;「主管部門營」該<營造消費環境、提供安全保障訊息,讓旅遊自由便利化>。
小兩會9月下旬磋商,
旅遊安全機制。
「目前大陸來台旅遊」以『中老年人』<居多>,「難避免的」就是「生病等問題」,這牽涉到「醫療保險」;<如何透過保險把醫療風險降至最低,確實是業者在操作中要考慮的問題>,也是「小兩會在9月下旬磋商時將討論到的」。
『滿宏衛』建議,<「未來申請赴台簽證的同時,旅客也必須購買醫療保險」;能保障旅客降低醫費用,此外銀髮族市場還是佔很大的比例,但『並不是所有銀髮族』都有「自己的保險」,「來台灣之前」有必要「補保醫療險、健康險等」>。
至於9月中下旬「小兩會磋商會」,除了「保險議題」,還會探討「旅遊安全議題」,針對包括「遊覽車司機、台灣導遊陪同等素質規範」進行「探討」>。
500名專業學生赴大陸開展修學旅遊;
兩岸觀光交流,向下紮根。
為「加強兩岸旅遊人才培養與交流」,今(101)年下半年,「海旅會」將邀請『台灣中高等院校500名旅遊專業學生』<赴大陸>開展「修學旅遊」,『滿宏衛』強調,<這就是著眼於「兩岸未來的觀光產業發展」>。
『這些學生』,5∼10年後將會是『兩岸觀光旅遊的主力軍』;『讓這批生力軍』在「學生時代」就可以「參與交流了解」,對「觀光產業」是<一大好處>;除了「更加熟悉了解大陸」外,也可以「推動台灣民眾到大陸觀光」。
吸引年輕族群、中南部客源;
是下一波赴大陸遊的重點市場。
<4年來>,「大陸和台灣」形成了「互為基礎客源市場的大格局」,「台灣」是「大陸入境的第3大市場」,「大陸」是「台灣入境第1大市場」,<彼此>是「重要客源地」以及「目的地」。
對「大陸」來說,『台灣年輕民眾』是<一大市場>,雖然最近幾年有所增加,但潛力很大;據統計,「台灣」有『2,300萬人口』,「持有台胞證」只有『700多萬人』;雖然『每年超過500萬人次』去「大陸」,但「大部分」是『台商(初步估算純旅遊客應該不到200萬人)』。
<目前鎖定>「年輕族群」以及「中南部」為<新客源目標>。
<首先>,邀請『500位旅遊觀光科系的學生』去「大陸參訪」就是「培養年輕族群的模式」,今後還要「以此活動」為「平台」,在「台灣」選擇『不同專業的學生(例如觀光導覽、觀光規劃、觀光市場營銷的)』;在「大陸」選擇「不同省分」,作為「交流合作」;此外,也研究『台灣年輕民眾』常用的「臉書」或「觀光院校」去「推薦」舉辦「講座」等。
另一方向是「中南部旅客」,『滿宏衛』指出,<目前『到大陸旅遊的台灣中南部旅客』比例相對少;因此,會強化訊息宣傳,讓『民眾』了解大陸;此外也會增強「旅遊市場推廣」,不論是『業者』或是『一般民眾』,要選擇<適合的資訊傳遞方式>。
■ Profile 滿宏衛
☆學歷: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專業.比利時WES旅遊學院
☆籍貫:黑龍江省哈爾濱市
☆工作經驗:
•1989年
開始服務於國家旅遊局,期間先後在綜合司、市場司、管理司、港澳台司和國際司任職。
•2001∼2004年
任西藏自治區旅遊局副局長
•2004年07月∼12月
任國際司副司長
•2004年12月∼2008年04月
任品質規範與管理司司長暨質監所所長
•2008年12月∼2010年12月
任港澳台司司長(首任)
•2010年12月∼2012年06月
任國際司司長
•2012年07月起
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主任
◆採訪側記
愛逛書店、騎單車旅遊的『滿宏衛』。
從身處「北方的大陸北京」到「南方的台灣」,不論是氣候、語言、飲食等生活環境變化都很大;雖然來台多次,但『滿宏衛』對台灣依舊充滿好奇,畢竟很多地方還是沒去過,很多地方值得深度去了解。
派駐來台的時間才2個月、工作很繁瑣,但『滿宏衛』最愛在假日騎腳踏車,最遠從「羅斯福路」一路騎至「新店」,對於「大台北人性化的腳踏車步道」讚譽有加;此外他也時常利用假日隻身到「北投、三峽、淡水等地」走走,「事先熟悉當地環境」,<為的>是「為之後接待大陸朋友預做準備」。
另一方面,『滿宏衛』認為台灣是個值得好好觀察以及研究的社會,他也喜歡利用週末逛「台灣書店」,基本上「各個誠品」都逛過了;『台灣民眾』讀書的氛圍很好、在書店很享受,最愛歷史以及文化的部分,尤其是文物傳記,特別是「兩岸間涉及到民國史的書籍」。
『滿宏衛』表示,<從事「兩岸交流的工作」,更需要「了解台灣背景」,「台灣有些書內容很深」,「同樣議題」與「大陸書籍」有「不同角度」,可以「去做比較」>,這也是「來台灣工作得天獨厚的優勢」。
談到「對台灣的感受」,『滿宏衛』與『大部分大陸民眾』一樣,直覺地說<台灣民眾>「和善、體貼,人情味濃厚」;他強調「人情味也是重要的旅遊元素」,是『台灣之外的旅客』<到台灣旅遊的重要體驗之一>。
對於『台灣人』所散發出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悅乎」的熱情,『滿宏衛』開玩笑地說,<他曾經跟同仁說過,「一定要在台灣多幹一會、多停留一些時間」>!
|